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天地 >> 就业信息 >> 正文

关于做好2012年度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2日 22:17    来源: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 木子  编辑:  点击:

关于做好2012年度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

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和

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工作的通知

各2008级毕业生: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根据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的通知》(桂财教[2011]125号)文件精神,对毕业后自愿到我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同)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为使符合条件的2012年应届基层就业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补偿、代偿优惠政策,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请对象为我校2012年毕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已享受免除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

2、艰苦边远地区是指我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下地区(不含县级人民政府驻地)。广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如下:南宁市(3):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柳州市(2):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桂林市(1):龙胜各族自治县;百色市(9): 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河池市(7):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来宾市(3):合山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崇左市(2):天等县、龙州县;贺州市(2):昭平县、富川县。

3、基层单位是指:①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或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机关、农村中小学、国有农(林)场、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文化站等;②工作现场地处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气象、地震、地质、水电施工、煤炭、石油、航海、核工业等中央和自治区直属单位艰苦行业生产第一线。

4、应届毕业生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良好,学习成绩合格;毕业时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

5、每个高校毕业生每学年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6000元的,按照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金额实行代偿。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高于6000元的,按照每年6000元的金额实行代偿。本科、专升本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年限,分别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制计算。

6、自治区对符合条件获得代偿资格的高校毕业生,采取分年度代偿的办法,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1/3,3年代偿完毕。

7、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同模式,分别按以下方式进行代偿:

①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为避免出现违约的情况,获代偿资格学生应按原签订的还款计划书,继续自行支付贷款本息直至首次代偿成功,之后不需再支付贷款本息;此前已自行偿还的本息,由学校在代偿时存入学生的个人账户。

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高校毕业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后,仍需按原签订的还款计划书在每年12月底前自行支付贷款本息;此前已自行偿还的本息,由学校在代偿时存入学生的个人账户。

8、请各班级同学相互通知符合申请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的2012届毕业生于11月9日前将《广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表》(原件一式两份)、毕业本人、就业单位与学校三方签署的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服务3年以上的就业协议(一式三份)和《beat365官方网站2012届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申请汇总表》(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电子版发送邮箱为:2586920498@qq.com)交到数信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或邮寄到:beat365官方网站(东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邮编:537000(请务必用邮政EMS快递邮寄)。

9、请各班级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在引导和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的基层单位工作同时,务求使每一位基层就业毕业生离校前了解此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确保2012年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毕业生都能及时、顺利享受该优惠政策。

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材料报送工作的毕业生,今后不会再进行基层就业毕业生补报申请工作,后果请自行负责。

附件:2012届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相关材料.rar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二O一二年十月八日